1948年9月12日,咱们东北野战军动手打响了辽沈战役,这标志着全面解放东北的大戏正式开场了。
辽沈战役开始前,我们军队已经占领了东北的好多地方,国民党军只能躲在大城市里,靠着交通线跟我们对抗。
所以,辽沈战役的关键是打掉敌人的战斗力,要做到这点,就得先把包围圈收紧,不让敌人有机会往南跑。而要想收紧包围圈,拿下交通要地锦州是必不可少的。
另一边,看到东北局势不妙,南京国民政府急了,“战术高手”蒋介石决定亲自上阵,他频繁往来于华北和东北,集结起最厉害的部队,准备了一个所谓的决战东北的大计划。
蒋介石为了帮锦州被围的军队解围,搞了个东进兵团,里面有11个师,打算跟锦州的军队汇合,来个里应外合的大行动。
看到敌人增援部队浩浩荡荡地赶来,林彪迅速调动兵马,打算在塔山地区布置队伍,拦住那些想去救锦州的国民党军。就这样,一场对解放战争进程,甚至中国革命命运都有重大影响的塔山战斗开始了。
在这次激烈的战斗中,出现了好多位我军里勇猛打仗的将领,像吴克华、莫文骅这样的英雄就是代表。
在这些勇猛将领里,有一位是林彪特别挑选的,他被派往塔山前线,与敌人连续激战了6天6夜。他还按照林帅的“特殊策略”(即“香水战术”),展现出了东北野战军的赫赫威名。
他就是那位被称为塔山猛虎的开国中将,胡奇才。
胡奇才在塔山战役里到底打得咋样?林帅提到的那个“香水策略”究竟是啥意思?塔山这场壮烈的阻击战背后,还藏着哪些我们不知道的故事呢?
【一 革命骁将】
1914年,胡奇才在湖北黄安的一个穷苦农民家里呱呱坠地。
上了几年私塾后,因为家里穷,只能去当地一个大户人家打工。平时还得自己做豆腐卖点钱,可没少被那些地主欺负和压榨。
胡奇才的故乡黄安,是中国革命开始的地方之一。1927年的时候,黄安和麻城两地的农民自己组织的队伍,在共产党的特别委员会带领下,掀起了一场大暴动,这就是有名的黄麻起义。他们还成立了工农革命鄂东军。
听说有人起义后,好多农民都喊着要推翻封建地主的口号,积极参加了革命。就在这时,只有13岁的胡奇才也跟着大家伙儿,加入了少年革命队。
过了两年,到了4月份,15岁的胡奇才正式加入了红军,成了一名在前线打仗的小战士。在战友和上级的悉心教导下,年轻的胡奇才勤奋练习打枪,后来成了部队里非常有名的神枪手。
1932年1月份,胡奇才第一次参加了大规模战斗,那就是商城战役。这场仗主要是为了把苏区扩大,好让红军有更多的地方生存发展。
就像平常那样,装备不咋样的红军想了个法子,就是围住一个地方,然后打前来支援的敌人。等他们把城里守着的国民党军队打败后,就让敌人没法再守城,只能逃跑。
胡奇才他们连接到了命令,要去追赶并打败敌人,减少敌人的战斗力。战斗中,一颗子弹打中了胡奇才的胸口,还穿过了他的右胳膊。
因为受伤很厉害,战友们赶紧把他送到了红军的临时医院。他在医院里足足躺了一个月来恢复。还好,敌人的子弹没打到他的骨头,不过他的手臂现在使不上劲儿,得养一阵子了。
考虑到胡奇才的伤势情况,组织决定他暂时不能回到前线打仗,就安排他在后方帮忙做后勤支持工作。
不过,满怀激情的胡奇才怎会因这点小伤就退缩呢,他坚决地向组织请战,要到前线去和那些恶毒的白匪军拼个高下。
这位年轻战士的胆大勇敢给党组织留下了深刻印象,所以他们安排他到鄂豫皖革命军事委员会的警卫营2连,担任了班长一职。
胡奇才急着想拿枪上战场为革命出力,于是他对自己受伤的右臂进行了特别锻炼。经过一番刻苦练习,他的右臂终于又能灵活使用了,那个昔日的神枪手完全恢复了状态。
之后,胡奇才跟着红军到处打仗。到了第四次跟敌人周旋的时候,因为红四方面军的头儿张国焘战略上出了大岔子,没能打败敌人的包围,全军只好撤退。
这时候,胡奇才担任第11师3营的政治委员,他为了让师部和主力队伍能安全撤退,决定让3营来担任最后防守的任务。
当遇上比自己人数多好几倍的敌人时,胡奇才和营长陈再道各自带领一个精兵小队,转头向追兵发起了猛烈的反攻,一次又一次地把敌人打退,硬是把敌人的追兵牢牢挡在我军大部队的后头。
打仗时,胡奇才一马当先,拎着轻机枪和战士们一块儿往前冲。敌人看他这么勇猛,以为他是这支小队的头儿,就一股脑儿地把火力全往他身上招呼!
看到情况不妙,胡奇才赶紧喊战士们趴下。虽然避开了敌人的猛烈射击,但他自己的膝盖却不幸被一颗子弹打穿了。胡奇才咬着牙,忍着剧烈的疼痛,指挥队伍往后撤退,最终圆满完成了断后的重任,带着大家暂时摆脱了危险。
可是敌人还是穷追不舍,为了赶紧甩掉他们,红四方面军决定让一些伤员分散到老百姓家里,隐藏身份,不让人知道。
因为胡奇才腿受伤了,走路不方便,团政委张成台就打算让他去附近的老百姓家里养伤。
胡奇才虽然明白组织的安排,但他坚决表态不会离开红军队伍。如果上面真的要让他留在百姓家中,那他希望至少能留下一把枪和些子弹,他要上山继续干革命,打游击去。
张成台心里清楚,胡奇才在军队里是出了名的固执,他又怎么舍得把这位勇猛无比的将领留下来呢,只能答应让他继续前行。就这样,胡奇才带着一条受伤的腿,一步一步艰难地跟着队伍,走到了川陕地区。
腿伤好了以后,胡奇才又马不停蹄地参加了后面的战斗。在那段时间里,他多次挂彩,在长征和抗日战争中立下大功,把青春都献给了中国革命,慢慢锻炼成了一名既勇敢又聪明的革命猛将。
【二 塔山!塔山!】
1947年5月,中国共产党带领的东北民主联军开始了夏天的猛烈攻击,这标志着他们开始大力反击了。那时候,胡奇才已经是第四纵队的头儿,他带着队伍先后打下了通化、连山关这些地方。
那年9月份,辽东军区的参谋长吴克华被调回了第四纵队,当上了指挥官,而胡奇才则变成了副指挥官。
现在全国的情况有了很大的不同,已经到了可以战略反击的时候了。所以,在1948年1月1日,东北民主联军就改名叫东北人民解放军了。
随后,东野按照军委的命令,动手规划起辽沈战役的打法,打算一举消灭东北的国民党精兵强将,而锦州这一仗,将直接关系到整个战役能不能赢。
辽沈战役开始后,国共两边都亮出了底牌,一边是攻打锦州,另一边则是死守锦州。
蒋介石心里明白,要是锦州被攻占了,东北的精锐部队就只能坐船或飞机逃跑,但问题是,老蒋手里头船和飞机都不够,没法让那么多陆军都撤走。
锦州失守,对蒋氏来说,无疑是个沉重的打击。他无法接受这遍地黄金的东北地区就这样被中共夺走。为了守住这些珍贵的据点,他决定组建东进兵团,让他们北上支援锦州的守军,拼尽全力也要保住这片土地。
10月4号,东野让4纵、11纵等部队,在锦州跟锦西中间的塔山那块地方,挡住国民党往东边来的军队。
林彪严令驻守塔山的我军部队,不管怎样都得拦住敌人的东进部队,别让他们越过塔山一步,一个人都不行。得给正在锦州前面打硬仗的我军主力部队,争取出6到7天的宝贵时间。
不过,从我军建立那会儿起,因为武器装备不先进,所以我们主要打游击战和运动战。在这过程中,我们靠着熟悉地形和行动迅速,让敌人忙得团团转,找机会就削弱他们的战斗力。
不过,说到塔山这个重要地方,其实既没有塔影,也瞧不见大山,就是一片广阔的平原上,孤零零地立着一座只有59米高的小土包,旁边还有个一百多户人家的小村庄,名叫塔山村。
在这个毫无防御优势的地方,要打一场关乎整场战役胜败的阻击战,而且只能赢不能输,这难度真是太大了。
林彪觉得,要想守住塔山,得从各部队的头头里挑个厉害角色,然后以他为核心,建个指挥部,放在阵地最前面。
这位猛将不光得脑子灵活有计策,还得能在战场上眼观六路耳听八方,迅速做出最对的决定。最关键的是,得拥有像汉朝的樊哙、唐朝的尉迟敬德那样的勇猛无畏。
在这些勇猛无比的将领里,早就在红军时期就以英勇无畏著称的胡奇才,理所当然地成为了守卫塔山前线将领的最佳人选。
接着,林彪挑选了胡奇才,派他和几位参谋奔赴塔山前线,去亲自指挥队伍和敌军正面交锋。
胡奇才一接到任务,立马就急匆匆地奔向了塔山。尽管他心里已经预先有了底,可亲眼见到塔山那地势,他还是惊讶得不行。
这个地方几乎没有现成的地方可以躲藏,我们的战士只能自己动手挖战壕,建防御设施,这得花上好一阵子时间。
于是,有个参谋跟胡奇才提议说,咱们或许可以不管塔山村和它周围的地方了,把所有人都调到那座不太高的山上去。
胡奇才琢磨了好一阵子这个建议,觉得不太行。他觉得,要是把所有兵力都堆在山头上,虽然布阵能快点,但那样就跟三国时候马谡守街亭一样,犯了军事上的大错误。
这等于说塔山阵地的大门敞开了,敌人能毫不费力地把我们的阻击部队团团围住,如果真那样,塔山可就真的成了绝路了。
那要怎么摆放位置,才能让效果变得最好呢?
第二天早上天刚亮,胡奇才走到了山脚下那个叫塔山村的地方,一下子眼睛就亮了起来。这个不起眼的小村子,其实是个挺好的战略位置,往前可以冲锋,往后可以撤退。
发现塔山村只有一个连的士兵在防守,他马上下令增加到一个营。接着,他还跟纵队的其他领导商量,决定用梯队的方式布置塔山防线,人工制造出一个更深的战略区域。
10月10号,塔山阻击战的大幕正式开启。国民党那边派了三个师的兵力,在海军和空军的帮助下,开始试着攻打我们的塔山阵地。
首次冲锋里,敌人占领了位于塔山主阵地旁边的打渔山岛。打渔山岛一丢,塔山主阵地就彻底暴露在敌人的火力范围中了。
这事儿很重要,胡奇才丝毫不敢马虎,赶紧下令部队赶往打渔山岛,争分夺秒地把那块地方给抢回来。
就在这时,胡奇才接到了林彪发来的电报。电报里,林彪让他每天都要向东野司令部报告四次情况,每次都要说清楚敌我双方的位置、死了多少人以及弹药还剩下多少。
胡奇才当兵这么多年,头一回碰到这么详尽的任务安排,由此可见,塔山在辽沈战役里有多关键。
在那之后,敌人好几回试探着往上冲,可都被咱们打了回去。咱们部队好不容易有了点儿喘气的机会,但胡奇才心里清楚,这只不过是大战来临前的短暂平静。
他觉得敌人可能接下来会打塔山村的主意,所以赶紧让炮兵试着轰了轰那些掩体,结果一试才发现,之前建的防御设施在大炮面前根本就不顶用。
于是,胡奇才赶紧让战士们动手加强掩体和防御工事,最后建起了一个超级结实的堡垒,很好地保护了我军战士。
11号一早天还没亮,国民党兵又开始猛攻我们的塔山阵地。跟胡奇才预想的一样,他们这次用了大炮,主要攻打的是塔山村那边。
经过好几轮炮火猛攻,国民党军队发现我军掩体比他们想象的结实多了,所以他们加大了对塔山村的轰炸力度,海、陆、空三军一起上,对我方阵地展开了全方位的攻击。
就几十分钟的工夫,敌人朝我军阵地猛砸了数千发炮弹,好多阵地顶不住猛烈的炮火,开始垮塌,守在那里的战士们只能先撤出来,藏到更深的地下堡垒和隧道里,等机会反击。
激烈的枪炮声停歇后,国民党兵在监督队伍的逼迫下,分别从前面和两边朝着塔山村冲了过来。
当敌人拿着武器,悄悄接近我们的前线阵地时,突然间,咱们的指挥官大喊一声,藏在战壕和碉堡里的战士们立刻开了枪,轻重机枪像狂风暴雨般向敌人扫射过去。
面对我军猛烈的炮火,敌人根本没法还手,只好放弃从正面攻打我们。
正当前线打得火热的时候,两边的敌军悄悄攻破了我们防线较弱的地方,还抢占了阵地边上的民房,这样一来,战斗就从大片场地的对抗变成了街头巷尾的激战。
没办法之下,士兵们拿起装上刺刀的枪,和冲过来的敌人展开了激烈的肉搏战,从黑夜一直打到天亮,一间屋子,一块低洼地都变成了双方你争我抢的地方。
经过一场持久的激战,我军好不容易把敌人占领的两边阵地抢了回来,把进攻的敌人全都赶跑了。
激战两天后,两边都损失很大,我军很多基层队伍都被冲散了,好多连排里只剩下几个人了。
胡奇才亲眼看着这一切,心里非常难过,因为这些战士中很多都是打过抗日战争的老兵,他们的离去真是太可惜了。可战场就是这么无情,残酷的现实根本不容英雄们有时间去悲伤。
没多久,胡奇才又遇到了一个新的难题!
经过连续两天的残酷战斗,前线堆积了好多牺牲战士的遗体,那股浓重的血腥味道让人直犯恶心。有些新兵心理防线比较脆弱,根本看不了这种惨状,有的人甚至在战场上吐个不停,他们的战斗力也因此大大减弱了。
要解决这个难题,得赶紧把遗体埋了才行,但现在仗打得正激烈,根本抽不出人来干这事儿。而且除了埋掉,也没啥好办法。胡奇才没办法,只好在每天的工作汇报里跟林彪说了这事儿。
听完胡奇才的汇报,林彪脑子一转,对胡奇才说,让他安排人弄点香水来,洒在战场上。
胡奇才听了林帅的话,愣了一下神,因为“香水”这玩意儿他压根儿没听说过,是外国的新奇东西。电话那边的林彪察觉到了胡奇才的疑惑,便进一步解释说:“就是那个城里女人用的,味道香喷喷的东西。”
胡奇才一点就透,他让警卫连的战士们找来好多香水,洒在阵地的最前面。这一招“香水妙招”挺管用,把空气中那股刺鼻的血腥味冲淡了不少,给战士们营造了个稍微好点儿的战斗环境。
解决了这个小意外之后,紧接着又开始了新一轮的较量。
10月13日早上四点三十分,国民党东进兵团几乎全部出动,大大小小的火炮都被推到了前线,他们下定决心,要用猛烈的炮火在我军阵地上炸出一个通道。
激烈的炮轰过后,一大堆国民党军人排成队形,朝着我们塔山阵地冲了过来。
这次,国民党军为了提高士兵们的斗志,特地从团营级的军官里挑选出一些打仗厉害的人,组成了一个军官敢死队,让他们带头往前冲,走在冲锋队伍的最前面。
可国民党士兵刚跑到我军阵地前头,就被猛烈的火力打了回去。原来啊,胡奇才早让人喷了香水,还趁机把防线加固了一番,在阵地最前边又加了好多火力位置。
塔山村正面战场,光是那里就摆了16把大重机枪,49挺轻机枪,还有好多步兵炮、迫击炮之类的,这些火力对国民党军的人海冲锋来说,简直就是大炮打蚊子,太轻松了。
国民党军队多次尝试往前冲,但都被我军狠狠打了回去,最后只能丢下一千多具牺牲战士的尸体,慌忙逃跑。
塔山迟迟未能攻克,战局陷入了僵局,这让在后方的蒋介石急得直跳脚,锦州前线发来的求援消息像潮水一样不断涌来。
碰到这块难啃的骨头,蒋介石打算使出最后的绝招,下令烟台的第39军和装甲部队去帮东进的军队,打算靠着坦克的强大力量攻下塔山阵地。
10月14日一早,塔山那边传来了轰隆隆的炮响,声音大得吓人,这告诉我们,攻打锦州的大战正式拉开了序幕。
蒋介石不甘心失败,一边给锦州的守将范汉杰发电报,安抚他说救兵“快到了”,一边又催着东进兵团,让他们不管付出多大代价,都要攻下塔山,好去救他们那些在锦州被困的“伙伴”。
可是国民党到头来还是白忙活一场,尽管他们装备了先进的武器,弹药也很充足,但由于进攻战术太老套,加上军队里腐朽的封建作风,这场阻击战的结局,在一开始就已经注定了。
打了一整天的仗,主攻的国民党第95师被打得七零八落,全师就剩下三个营的人了。连营长、团长这些中层的军官都差不多没了,士兵们的士气也彻底垮了。塔山阵地,在国民党军看来,简直就是让他们唉声叹气的“绝望之壁”。
第二天,蒋介石满心期待的39军和坦克部队好不容易赶到了塔山战场,可惜已经错过了最佳时机。
这时候,东野部队已经打进了锦州市里面,抓住了蒋介石很看重的大将、东北剿总副头头范汉杰中将,锦州就这么被解放了,塔山这个地方也不再那么重要了。
这场连续六天六夜的防守战斗,最后以我军的全面胜利结束。就是这座不起眼的小山,它扭转了中国革命的命运。从那以后,人民解放军势不可挡,成就了解放全中国的伟大壮举。
【尾声】
胡奇才没让党和人民失望,在塔山战斗中展现了自己的英勇,为中国革命取得最终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。
在和平时期,胡奇才把心思全放在了新中国工程兵的建设上,费了很多心思,给国防工程事业的前进添上了不可忘记的一笔,在中国的历史篇章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。